孔融让梨的故事深入人心,谦让、分享是传统美德,深植每一个国人的根骨。孩子从小便会被父母们灌输,要学会和同伴、亲人分享自己的玩具、美食。
但是,孩子任何时候都必须要跟别人分享吗?不分享就是抠门的表现吗?
最近,后台有家长留言Chevady,诉说了他们的苦恼。
不会分享:我家孩子今年2岁了,感觉很不会和别人分享。每当他爸爸或者奶奶尝试要和孩子共享零食时,都会被拒绝。
不愿谦让:带娃去游乐园,有滑滑梯、海洋球等。遇到需要排队等待的项目,有更小的宝贝,喊孩子让妹妹先玩一下,他都不肯。
喜欢独占:孩子现在刚2岁,有时候,奶奶带孩子坐公交车去上课,遇到人很多的情况,孩子也还要自己坐一个位置,就是不愿意坐奶奶腿上。
……
看完以上妈妈们发愁的原因,Chevady想说,“我的东西谁也不能碰!”这是物权意识在萌芽,物权意识的敏感期一般会出现在2-3岁!这是好事,并不是所谓的“抠门”。
到了2-3岁时,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,“我”的意识逐渐清晰,他们开始将自己和他人区分开,并逐渐将这种区分延伸到物品、玩具上,像模像样地将自己的所属物品“保护”起来,在他们眼中“什么都是我的”,这让他们在大人眼中看起来“自私、霸道”。
但是这其实只是孩子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,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,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。
并不是真的“自私、小气”,只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,随着孩子分享意识的发展,这种独占现象会有所减缓。
一、什么是物权意识敏感期?
一般来说,孩子在两岁左右便会进入幼儿的物权意识敏感期,主要表现为:
(1)语言方面——重复使用我的、我的。
(2)动作方面——伴随攻击行为。
(3)情绪方面——易冲动且不能自制。
许多家长会忧心指责自己的孩子不懂分享,自私任性,但实际上孩子只是进入了幼儿物权意识敏感期,爸爸妈妈需要充分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,并且帮Ta平静地度过这一时期。
二、如何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
(1)灌输 “轮流”、“借用”的观念
通常孩子抢夺或撕毁别人的东西,有可能是因为好奇,此时父母应趁机灌输孩子“轮流”“借用”的观念。告诉他:等闹钟长针走到 5 的时候,你才可以玩那些拼图,现在让弟弟先玩。或是那是姐姐的彩色笔,你要先问姐姐愿不愿意借给你!
(2)订立规矩
鼓励孩子想要什么要跟大人讲,规定在公共场所或别人家里,什么东西是可以拿的,什么是不可以的。最基本的规矩是:想要什么,在拿起来之前,先询问大人可不可以。
(3)让孩子知道凡事要商量
孩子还小,也许不了解为什么看到喜欢的东西不能拿走,这时家长可以这样回应他们:如果你想要这个东西,可以告诉妈妈,让我看看可不可以?"让亲子之间,可以有谈和商量的余地。
(4)明白“偷”与“借” 的差别
父母必须让孩子明了借与偷之间的差异,及其不同的后果,当你对孩子说“不可以偷拿别人的东西”时,要让他了解“偷”是不对的行为,是不被允许的。
(5)为拿(偷)东西付出代价
为了帮助孩子了解,随意拿人家东西是不对的行为,是需付出代价的。当孩子有不当行为时,父母可以罚他做一些额外的工作,或是要他放弃一样他很珍爱的物品,让他同样感到失去喜爱东西的痛苦感受。